我国体育用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概要(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薄弱时下,“运动健身,体育休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潮流,体育运动的大众化、个性化、科学化、消费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这样的趋势反映在体育用品行业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产品创新压力。目前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中没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能自主开发新产品的企业为数极少,相对一部分企业所谓的新产品开发,就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的设计,只要在款式上形似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新产品发能力弱,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难以真正得到强化和提升。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别人知识产权不够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不会保护或保护不力。中国的体育用品业要实现从全球的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国内用品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的提高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体育用品已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体育用品市场也已步入相对稳定、成熟的阶段。从全行业发展战略看,国内体育用品的龙头企业如何全方位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部分家电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成功,它们的成功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所谓的“走出去”,是我们参与世界体育用品行业全球分工的一种高级形式,只要真正的“走出去”,我们才能在全球分工的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才能使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实质性地提高。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与国外体育用品企业相比,在这一方面的差跑很大。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一问题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制约度也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大。
鲍明晓,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类型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副主任、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体坛热点解读》《体育概论新修》等。
体育用品市场是一个竞争性市场,对这一市场的行业规范与管理主要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尽管我国已于1993年成立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并于2001年1月17日加入了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但是,由于该联合会是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等七家与体育用品有关的单位联合发起,是“条条”分割体制下的产物。因此,成立10年来,并没有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拟订行规行约、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协调企业间的关系以及开展国内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展应有的行业管理职能,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出现的地方保护、假冒伪劣产品、侵害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出口产品竟相压价等一系列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都于我国行业管理不健全、不到位有关。同时,由于行业管理不健全、不规范,我国体育用品业的标准化建设长期滞后,产品的检测标准、质量标准、订价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以及“社会准不是空白就是低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业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和国内市场,就必须下决心解决当前制约体育用品市场培育和发展的行业管理不健全、不到位这一瓶颈问题。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省份,总数超过了300万,就企业数量而言中国是世界之最,但企业数量的多少并不绝对地与全行业的规模大小成正比,尤其是不能说明企业的质量高低和效益好坏。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质量差的问题,在几百万个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不过十几家,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近年来,尽管涌现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但即使是这些企业的规模与质量和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公司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体育全球化不断加速,国内体育用品企业面对加入WTO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双重挑战的今天,缺乏能与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公司比肩的龙头企业,我国体育用品业在全球行业分工中的地位就难以提高,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也难有快速地提升。
加入WTO和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也使得我国经济体制背景、市场竞争态势和对外开放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和体育用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是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必须正确应对的一个重大的战图性问题。
我国体育用品业是一个出口依存度很高的行业,目前全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已达到30%,其中部分产品,如运动鞋、运动服装、体育纪念品等甚至达到50%左右。出口依存度高说明这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形势的好坏。而现在的问题是,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其中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已占该国体育用品进口总额的52.3%,高出口依存度与单一的出口渠道并存意味着高风险,意味着贸易磨擦加剧。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如何实现出口战略的转型,即由单纯地追求出口数量和单一出口渠道的粗放型模式向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集约型式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有了明显进展,取得显著业绩,特别是在市场规模扩张和出口能力提升方面有明显进步。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新科技和世界性产业结构高速三个大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体育用品和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是依据其不同产品划归为不同的行业,因此,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无法直接取得反映体育用品市场现状的数据。这里我们选取一些相冯指标和部分省市的统计资料来力求反映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从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数量看,根据《2001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统计,全国有体育用品生产加工企业304万家。另外,从部分省市的专项统计看,江苏省1997年,全省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总数为2502家,其中,生产企业346家,销售企业2156家;1998年企业总数为2706家,其中生产企业313家,销售企业2576家,专门销售体育用品的企业250家。
从体育用品企业所有制结构看,整体上呈现混合所有制特征,既有国营也有民营,既有中资也有外资,且非公有制经济占有很高的比重。以浙江省为例,截止2000年底,该省体育用品专营制造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51.7%,其中经的比重最高,为24.82%,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国有企业只占0.14%.这种所有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市场是一个开放、竞争度较高的市场。
从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品标准化程度看,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已能生产包括运动服装(含鞋、帽、手套、护具等)、球类器材设备、运动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械、娱乐及场地设备、体育科研测试器材、户外运动(含旅游、休闲装备)、渔具系列、运动装备及奖品、运动保健用品、裁判教练用品共12大类产品。从大类上看,基本无缺项,只是在个别大类的高端产品中还有缺项,如户外运动中的航海、航空器材以及健身器械中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商用器械和运动队专用器材等。
新世纪的20年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也是我国体育用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20年。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前10年,由于面临中国加入WTO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两价目重大机遇和挑战,我国体育用品市场整体上可能出现快速发展和剧烈波动两个重要特征。根据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结合21世纪上半叶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以及体育产业发燕尾服的一般趋势,近中期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可能呈现以下几走势:
尽管受统计资料的制约,上述几个方面所作的分析尚不能准确、系统地反映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但还是基本色画出了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轮廓半岛综合体育电子游戏。应该说,相对于我国各类体育服务产品市场而言,当前体育用品市场已经进入了稳步增长的成熟期。正如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委托KSA独立顾问公司对全球体育用品业现状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的,“中国是世界体育用品生产商的可靠基地,是名符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中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这样的市场份额不仅说明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生产大国,而且也表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
从体育用品业的产值及销售额看,浙江省1999年体育用品业的增加值为38.62亿元,2000年为47.37亿元,增长率约为22%。另据《2003年北京市体育产业统计报告》,截止2002年底,全市体育用品业总产值74.2亿元,增加值22.3亿。
从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出口情况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199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总额38.8亿美元,1998年为45亿美元,1999年为53.87亿美元,其中运动鞋为23.69亿美元,运动器材为25.44亿美元,运动服装为四4.74亿美元。2002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体育用品占该国总进口额的52.3%,居第一位,比2001年的45.3%又提高了7个百分点。排在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别是,地区10.3%,加拿大4.3%,墨西哥4.2%,韩国3.1%。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快速起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高速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港澳台地区向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很多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一开始做的就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它们只关心生产不关心销售,对如何开拓国内市场考虑不多。近年来虽然这些企业已开始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但不熟悉国内市场仍是企业发展的“软肋”。当前体育用品企业在开发国内市场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结构、营销模式趋同,市场细分化程度低,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档次区分度不够,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关照不够,一名话,企业引导消费,创造需求的能力较弱。二是忽视对农村体育用品市场方面,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普遍无所作为。同时,我国有86.75万所大中小学,全日制在校学生2.48亿人。青少年在任何国家都在体育用品市场的消费主体,抓住这一主要消费人群是提升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人气、活力,扩大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而国内体育用品在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只有能够立足国内市场的企业,才有可能走向国际。
从体育用品标准化程度看,目前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程度还很低,达到国家标准产品(GB/T国家推荐标准)只有17个,达到行业标准的产品(QB轻工行业强制标准或QB/T轻工行业推荐标准)也只有19个。目前国内生产的360多种体育器材和设备中只有29种被国际体育组织批准为正式比赛使用器材。1999年在天津举办的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所用的11种器材中,国产的器材只有5种。而在体育用品的环保标准、定价标准以及社会标准方面差距更大。当前国外知名体育用品企业的标准一般都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而我国呈现的是倒置的局面,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目前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说到底都与优秀人才的数量不足有直接关系。对照发达国家体育用品业,我国在这行业的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家。我国尽管有为数众多的体育用品企业,但企业家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因为,我国体育用品业的主体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大,
体育用品市场是为体育运动实践提供装备的专业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用品与运动实践的系通常是以各类体育服务市场为续带的。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一般都是紧紧围绕体育场地、体育组织、体育活动这三大要素来设计和研发产品,开展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目前,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在市场开发方面,能够主动有意识地利用这三大要素创造性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的企业为数不多,能够按照产品链由上游向下游纵向延伸,即以自己生产的运动装备和品牌进入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实现纵向扩张,混业经营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体育用品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各类体育服务市场的关联度,这一点对于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素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