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官方网站群众体育行为变迁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关注或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对于这一变迁现象的具体原因,从目前的群众体育行为研究来看,尤其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群众体育行为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方面来看,我国的群众体育科学研究还十分缺乏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分析与探讨。针对这些情况,本课题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理论、结合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学,运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众体育行为选择的变化与变迁的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体方面动因及其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
我们认为,体育行为的概念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人们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针对于体育活动的行为选择,据此我们将其划分为“体育参与行为”、“拒绝参与行为”、“体育观赏”、参与和观赏共有的“混合行为”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行为;另一方面是指人们在体育参与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活动方式的各个方面,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在时间、地点、心理、组织形式、项目内容、活动量以及经济投入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形式和特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群众体育大致经历了开基创业、波浪发展、十年挫折、恢复发展和全面发展五个历史阶段。在这五个阶段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关于体育的政策和法规的发展变化,我国群众的体育行为也发生了显明而又深刻的变迁变化。在进一步对我国群众体育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过程中,我们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大众体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城市体育发展较快,职工体育呈现出新气象,社区体育蓬勃开展,小城镇体育活跃,乡村体育也出现了新的势头。同时,在我国群众体育行为发展现状及变化特征方面还认识到:我国的体育人口正在逐年增加,说明我国群众的体育行为选择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我国群众的体育行为已经呈现出因年龄、性别、地域、家庭经济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出现的在项目、动机、消费层次、组织形式、时间等各方面的具体分化现象,说明我国群众的体育行为选择出现了内容、层次上的复杂分化。
随后,课题组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影响群众体育行为的体育认知、体育动机、体育态度、人格等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引起群众体育行为选择变化与变迁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心理过程等进行了全面研究与探讨,分析了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众体育行为变迁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主体方面动因及其规律,并构建出了群众体育行为选择与变迁的理论体系。
第一,从体育认知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体育认知结构是体育知识的逻辑结构与个体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已有的体育知识和体育经验在大脑中的组织形式,其具有个体性特征、层次性、能动性和动态性;体育的价值认知来自于内驱力,最终融入与外界和谐的状态中。在我国群众体育行为的变迁过程中,群众的体育认知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群众体育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也深深的影响着我国大众的体育行为选择。基于体育认知结构的多项特征表现和内部分化,我国群众的体育行为选择呈现出了目标、效果与发展变化上的层次性分化,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这是目前我国群众的体育认知结构的基本状况根据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个人受教育水平以及个体的体育实践经历的不同出现明显分化的原因。由于超过5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众体育需求对个人的发展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故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对大众体育需求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目前,我国群众的体育价值认知基本上呈现了现代性、生活化和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第二,在体育动机方面,通过个体体育动机以及不同群体的体育动机的一般情况分析,发现我国群众个体参与体育的主要动机包括以下六点:(1)追求强身、健体;(2)为了休闲、娱乐;(3)受社会流行的影响;(4)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5)为了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体现自我、展示个性;(6)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且,个体形成的体育动机还会随着自身其他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由于“群体”受到年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制约,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种类群体特征,所以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体育动机差异性特征。
第三,在体育态度方面,通过对体育态度真谛、价值认知的影响以及消极体育态度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等几方面内容的理论分析,认为,体育态度形成以后会对个体的体育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情感在体育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体育态度的重要成分,体育价值认知对体育态度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受有关体育的知识与信息以及体育参与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不论人们的体育行为目的是为了健身、娱乐、职业等,我国大众对于体育的认知条件和水平已经改善,体育已经作为一种健康的社会文化在社会中正越来越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已经不再是一种被认为不务正业的行为,我国大众对于体育的认知正在发生根本上的变化,而且,人们的体育态度正在趋向于文明、健康、积极、持久以及现代特性方面发展变化。
第四,人格对体育行为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体育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个体体育行为的参与程度。其中,具有外向性、较低神经质和较高精神质人格的个体体育参与程度较高。同时,参与体育行为程度的不同对个体人格特征的改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参与体育行为程度较高的个体,人格特征会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第五,家庭、社会地位、大众媒体和社会群体等社会因素对群众体育行为的选择变化也有重要的影响。家庭生活环境影响人们体育行为的选择,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的不同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体育的开展。社会阶层的差异对群众体育行为的影响,各阶层由于其职业的,性别,年龄、以及收入的不同,他们参与体育的动机和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是有所差异的。
第六,在文化因素与体育行为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亚文化以及跨文化等文化因素对我国的群众体育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跨文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比较大,但我国传统文化对群众体育行为的影响则是最大的。
第七,在其他因素方面,国家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和现有的体育设施条件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心理与体育行为的关系,可以清晰看到,个体参与体育行为的心理过程是由外部因素、心理因素和自身经验相结合而形成的。个体的体育行为受到的外部因素影响主要是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家庭、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大众传媒和社会群体(从众行为)。文化因素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亚文化和跨文化。外部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因素是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在外部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个体决策后的体育行为可以是参与运动、欣赏、消费或者是拒绝,而参与后的评价会形成个体的体育经验,体育经验又会返回来影响个体的心理因素,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规划性的对策与建议:(1)建立“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完善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心理指标体系和指导系统;(2)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特征,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群众体育运行体系与机制;(3)积极推行体育促进健康的政策,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加强积极健康的现代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宣传,培养和推行体育生活方式社会化;(4)根据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区域群众体育发展政策与措施,根据具体区域的群众体育现状,有目的的开发传统体育与特色体育项目,促进地方的健康文化生活习惯的建设;(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健身、传统保健、健康文化与娱乐休闲相结合的社会体育体系和运行机制;(6)经济支持是促进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举措;(7)依法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8)扶持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9)采取多途径,以国家与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与个人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来支持群众体育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群众的体育认知、动机和态度等正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这直接决定着群众体育行为的选择趋向和变化特征。其中,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个体自身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人口结构、体育设施、体育服务、体育项目等客观因素的差别,使得我国群众的体育认知结构、体育动机和体育态度产生了复杂分化半岛综合体育官方App下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开展群众体育工作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理论研究要求,早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将是我国体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